来源:《金融时报》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的定调会议,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会议已经透露出明年宏观政策的基调与经济工作的思路。
“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多项重磅信号。”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本次会议有三大亮点,一是明确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时隔多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二是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把稳定股票市场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三是把“大力提振消费”放到了更靠前、更重要的位置。
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本次会议肯定了今年的经济表现,认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与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此次未提‘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认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这意味着中央认为‘新的情况和问题’在政策支持下近期已有所改观,我国能够重新走上稳定向前的发展道路。”温彬表示,今年二、三季度GDP增速持续回落,经济运行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不振、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低迷的挑战。对此,9月下旬以来,中央果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改善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目前看,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实施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10月以来消费、服务业和进出口明显回升,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销售和价格回暖,工业、投资、就业、物价基本稳定,以及市场信心有效提振,全年基本可完成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
与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相比,本次会议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看,本次会议一方面继续沿用了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另一方面提出“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守正”的基础上,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大力推进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本次会议定调预示着明年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继续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维持市场信心和预期,支撑经济向潜在增速中枢回归。”温彬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会议强调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实际上,这也是市场人士特别关注的一个提法。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认为,本次会议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可以看出稳增长的决心,政策从被动应对转换为主动出击。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2025年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可能体现在政策思路更加积极、工具更加丰富、更有针对性、更具综合性等多个方面。
温彬也表示,本次会议提出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2024年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时,中央进一步强调要加强政策间、部门间的协调配合;2025年要打好政策“组合拳”,需要各部委、各主责单位加强配合,各项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全方位推进各项配合工作,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果。
重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本次会议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表态也引发市场广泛讨论。就财政政策而言,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更加积极”,意味着明年财政政策的力度将会明显加大。与此同时,近14年来中央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被视为明确的政策信号。
“自2011年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以来,货币政策立场时隔多年再度转变为‘适度宽松’。这一决策不仅标志着我国经济政策在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时的灵活应对与主动调整,更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对于市场需求、经济下行压力及通缩风险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施策。”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表示。
在连平看来,从政策协同的角度看,为增强逆周期调节效果,政府通常会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为避免扩张性财政政策自身存在“挤出效应”的副作用,往往需要搭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此,他表示,货币政策势必要给予积极配合,很有必要作出相应调整,由“稳健”调整为实质性的“适度宽松”。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本次调整向市场释放了更加积极的信号,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关于货币政策基调有五个描述: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其中,‘适度宽松’是仅次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2011年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动摇。当前,我国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欧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因此,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力度的降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
董希淼也表示,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多次降准、降息措施力度大、速度快,特别是1年期LPR从3.45%降至3.10%,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从4.20%降至3.60%,下降60个基点,降幅均为历年最大。实际上,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是适度宽松的。
温彬也持相似观点,“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经适时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年初货币政策基调定为‘稳健’,但全年来看,实际执行的是支持性的货币政策,而这也有力有效地支持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他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会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宜松则松,宜紧则紧,这将为明年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明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温彬预计,可能包含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综合运用各类公开市场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运行创造适宜友好的金融环境;二是保持适宜的利率水平,通过降准、降息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全年或适时降准、降息;三是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进有退”,引导和激励信贷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转型优化;四是继续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提升利率之间的协同联动,通过政策利率调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全方位扩大内需
此外,本次会议指出,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定调了下一阶段的楼市和股市发展方向。
实际上,随着9月24日金融管理部门宣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领域政策“组合拳”密集落地,股市、楼市均已显示出回暖迹象。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新政支持力度大,效果持续性强于以往,10月以来市场量价出现阶段性恢复,11月核心城市销售保持一定规模。随着年末房企冲刺销售业绩,加大推盘力度,预计12月房地产市场将保持一定活跃度。随着增量政策举措逐步落地、加力见效,后续的楼市或将持续温和修复。”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认为。
除了明确稳住楼市股市,内需也被视为明年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早在10月18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12月2日,他再次强调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对此,温彬提出,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加大对“两新”领域的金融支持,降低居民债务负担,为消费复苏提供强有力支撑。董希淼则建议,在金融方面,应加大金融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支持力度,应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明年的重要政策抓手。“今年以来,消费在重要会议通稿中的位置有所前移,下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对经济基本面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明明预计,明年的促消费政策将从刺激消费意愿和增加消费能力两端协同发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仍然有扩大范围和提升额度的空间,养老、生育等补贴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加码。